医药企业IPO实务:A股IPO排队的药企情况概览(截至2025年6月30日)


引  言

2025年1-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受理新申报企业177家,相较于2024年仅受理77家,有明显的市场回暖趋势。


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申报的177家企业中,有11家是药企(不限于医药制造业),占比为6.21%;这11家药企中有9家申报了北交所,1家申报了科创板,1家申报了创业板。


总体而言,药企IPO的申报和受理情况,也随着大环境有所回暖,但数量和占比还不高,以往的仿制药、中药、原料药等IPO大户,目前新申报的只有2家,药企IPO还在复苏阶段。


本文将对24家IPO排队(在审和新受理)的药企情况进行简要归纳和分析,以便大家在实务中参考。





一、基本概览


二、简要分析


三、小结



01

基本概览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三大交易所正在IPO排队(在审和新受理)的药企合计24家,整体概况如下:




02

简要分析


(一)细分领域



从上表看:


(1)医疗器械/耗材/设备/仪器的细分领域药企,占了半壁江山,主要是这个细分领域范围比较广,企业数量多;


(2)济人药业2025年2月撤材料后,中药领域的药企就没有了,新申报的中健康桥虽然是化药与中药双轮驱动,但目前还是以化药为主,以中药为主营的药企IPO算是“剃光头”;


(3)仿制药(化药)企业的IPO有所恢复,新申报的联亚药业和中健康桥都是仿制药,其中联亚药业高端仿制药的出海业务还是很有特色的;


(4)原料药和CDMO目前还没有存量和新申报的企业,这个细分领域还需要看2025年下半年的受理情况,估计北交所会有少量新增申报;


(5)CRO的IPO也在恢复,存量2家和新申报2家,虽然较高峰期是大幅减少,但总算有所回暖,新申报的都是北交所,北交所对CRO还是包容的;


(6)医药流通领域的建发致新IPO已经注册生效,预计很快可以发行,此前撤材料的医药流通企业估计会再次启动IPO申报;


(7)2025年上半年暂无新申报的创新药企业,存量的4家中有3家是2022年申报科创板,其余1家是2024年申报北交所,后续得看第五套标准恢复后,有多少创新药企业申报科创板;


(8)兽用药品新增1家申报企业(天康制药),不过天康制药的业绩体量还是不错的,申报了北交所。


(二)申报板块



从上表看:


(1)医药企业IPO的主战场属于北交所,不论是存量还是新申报,北交所都是IPO最大的蓄水池,2025年新申报药企数量是11家,其中9家申报了北交所,这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2)科创板除了1家新申报外,其余6家都是存量,申报标准依然很高;


(3)创业板存量的1家已经注册生效(即将发行),其余1家是新申报,预计创业板的数量会有比较快的增长;


(4)沪深主板暂无药企排队,看来“大盘蓝筹”的标准不低。


(三)受理时间



从上表看,IPO排队的24家药企,其中11家是2025年上半年新申报(9家北交所),对比2024年全年仅申报了5家,有明显回暖,预计2025年全年新申报药企数量可以达20-30家。


(四)业绩规模


两三个亿的营收、五六千万的利润,是否可以申报?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关注,不少药企的业绩规模差不多就是这个区间。


2025年上半年新申报药企联川生物和普昂医疗的业绩规模,基本在上述区间内,可以做参考:联川生物2023、2024的营业收入是2.87亿元、3.67亿元,2023年、2024年的净利润是5348.85万元、6005.67万元;普昂医疗2023年、2024年的营业收入是2.36亿元、3.18亿元,2023年、2024年的净利润是4590.41万元、6487.90万元。


联川生物和普昂医疗申报的都是北交所,说明上述业绩规模在北交所基本是可以申报和受理的,至于审核、上会与注册阶段是否顺利,还要看2025年、2026年的业绩增长情况,是否能够达到8000万-1个亿的净利润。


(五)销售费用


如果销售费用率较高,并且含有数量较大的市场推广费,是否可以申报?这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其中2025年6月新申报的中健康桥披露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具体如下(单位:万元):



其中,2023年16,845.77万元的销售费用中,含有13,214.77万元的市场推广费,占比78.45%;2024年23,474.89万元的销售费用中,含有19,644.84万元的市场推广费,占比83.68%。中健康桥也在招股书中,对现阶段市场推广费较高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和匹配。


从中健康桥披露的销售费用情况看,至少说明北交所对于较高的销售费用(市场推广费)还是包容的,不是“一刀切”,后续中健康桥的问询与反馈也值得关注。其他仿制药和中药企业,如果也有较高的销售费用,北交所或许是一个选择,但销售费用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依然要扎实,其他企业能行,不代表你也可以。


(六)第五套标准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IPO企业,上市委重点关注了禾元生物的技术先进性和预计实现盈利的情况,这对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会有一个政策的窗口期出现。不过,第五套标准放开后的实操标准还需要观察,估计会比较谨慎,优中选优。



03

小 结


2024年仅有5家药企申报IPO,2025年上半年有11家药企申报IPO,预计全年药企申报数量会在20-30家左右,有明显的回暖趋势,北交所将成为药企IPO申报的主流板块,毕竟北交所包容性强一些,申报北交所在当前形势下也是一个务实的选择。


科创板的“硬科技”要求和主板的“大盘蓝筹”定位,也让不少药企望而却步。2025年6月申报创业板的联亚药业虽然是仿制药,但联亚药业还是比较优质的,属于仿制药出海的代表性企业,以2024年为例,其营业收入8.66亿元,净利润2.6亿元,研发费用1.02亿元,销售费用仅0.26亿元,而且产品以高端仿制药为主,大部分销往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如果以联亚药业为对标企业,那创业板的要求也挺高的。




本文作者:


上海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闵鹏


专业领域:证券与资本市场、公司与并购


行业领域:生物医药


闵律师深耕生物医药行业多年,深度参与多家医药企业的商业交易与日常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闵律师对医药行业的法律问题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经办多家医药企业的IPO、并购重组、企业融资、合规经营、业务合作及日常法律事务,客户范围涵盖化药、中药、生物药、CXO(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MAH、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联系电话021-68769686

添加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请备注:姓名+工作单位)



《医药律工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上海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未经本所书面同意,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中包含的任何图片或影像。如您有意就相关内容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联系电话:021-68769686

邮箱:postmaster@capitallaw.cn。